MyAnimeList(简称MAL)是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动漫与漫画综合数据库与社交平台之一。该网站以“个性化追番工具 + 数据百科 + 社区互动”为核心定位,帮助全球动漫用户系统性地管理自己的观看记录,发现新作品,并与其他爱好者分享观点与推荐。
平台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
网站名称 | MyAnimeList |
常用简称 | MAL |
创建时间 | 2004年 |
创始人 | Garrett Gyssler |
当前所有者 | Gaudiy(日本 Web3 社交公司,2025年收购) |
平台形态 | 网站、iOS应用、Android应用 |
服务语言 | 英语为主,支持多语种(尚未全面本地化为中文) |
用户类型 | 动漫观众、漫画读者、业界从业者、内容创作者 |
平台特色 | 动漫/漫画资料库、用户评分排名、追番记录、社区论坛等 |
MyAnimeList 的名字直译即“我的动画列表”,准确概括了其最早的功能核心——让用户以表单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看过、正在看、想看的动画或漫画作品,并给出评价与评分。如今,该平台已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工具,而演化为拥有数千万注册用户的综合性动漫生态平台。
网站核心定位与功能定位演进
初始定位:记录与评分工具
最初MAL以简单的“动画列表管理工具”起家,主要吸引那些习惯系统记录观影数据的用户。用户可以对每一部作品标记状态(如已看、在看、搁置、弃番等),设定观看进度,并打分评价。这种结构化管理方式解决了“看了什么”、“打了几分”、“值得不值得推荐”等观众的基础需求。
逐步扩展:内容数据库 + 社交平台
随着数据的积累和用户数量增长,MyAnimeList 开始逐渐扩展其功能:
- 增加了详细的作品条目,包括制作公司、导演、声优、角色等信息;
- 建立了作品之间的关联系统,如系列作、续作、改编版本等;
- 推出了论坛系统和用户俱乐部,为爱好者之间的讨论提供了空间;
- 开启了“推荐引擎”机制,根据用户偏好和观看记录推荐相似作品。
这种内容数据库与社交机制的结合,使得 MyAnimeList 不再是一个静态的资料表,而是动态的、互动的内容平台。
当前定位:跨平台动漫生态聚合中心
在2025年被日本社交科技公司 Gaudiy 收购后,MyAnimeList 正在逐步朝“全球动漫内容中心”的方向发展。Gaudiy 计划引入Web3社交互动机制,加入内容确权与粉丝激励等新玩法,使MAL不仅是内容消费平台,也成为内容创作与价值交换的平台。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MyAnimeList 不仅能满足基础的观看记录与资料查询需求,还在不断增强其推荐、社区参与和平台内内容整合能力。
MyAnimeList的发展历程:从个人项目到全球动漫生态平台
起步阶段:业余爱好者的个人项目(2004–2008)
MyAnimeList 诞生于2004年,由美国开发者 Garrett Gyssler 在家中独立开发。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系统记录动画观看进度”的需求,他用PHP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在线动画清单系统,并开放给少数同好使用。
早期版本的MyAnimeList拥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 简洁的动画列表界面(手动输入标题和状态);
- 支持基础评分(1到10分);
- 可查看他人列表(基于用户名);
- 无社交互动系统,主要以数据记录为主。
虽然界面简陋,功能有限,但对于一部分重度动漫观众来说,它填补了“缺乏集中管理工具”的空白。加上逐年扩展的数据库内容,该网站的用户数在2006年后开始快速增长,逐步从“私人小站”向“爱好者社区”转型。
商业化初期:被CraveOnline收购(2008–2014)
2008年,MyAnimeList 被美国数字媒体集团 CraveOnline 收购。这一转变标志着MAL开始步入更正规的商业运营轨道。CraveOnline 主要为娱乐和极客文化网站提供内容发行和广告变现服务,在它的支持下,MAL得以扩大服务器规模,提升界面美化,开发更多功能模块。
此阶段的重要变化包括:
- 增加了漫画条目系统,使平台开始覆盖“动画 + 漫画”双领域;
- 引入了社区论坛、用户资料页、好友系统,提升了用户粘性;
- 开始与部分英文动漫资讯站合作,建立内容链接互通;
- 实验性地开放广告位,为未来商业模式打下基础。
虽然此阶段的运营仍相对保守,但已为后续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也让MAL逐步在AniDB、Anime-Planet 等同类平台中脱颖而出。
国际化与日企入场:DeNA与Anime Consortium Japan时期(2015–2018)
2015年,日本科技公司 DeNA 宣布正式收购 MyAnimeList,并与当时由多家动画公司组成的 Anime Consortium Japan 展开合作,开始尝试将正版动画内容引入平台。这是 MyAnimeList 第一次大规模与日本动画业界直接对接,开启了国际化运营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的关键发展包括:
- 与 Crunchyroll、Hulu、HIDIVE 等流媒体合作,在作品页嵌入官方播放链接;
- 引入了“官方评分机制”,并调整综合排名算法以应对评分刷票问题;
- 推出了“季番档期推荐”机制,帮助用户发现新番动画;
- 启动平台与动画制作方之间的联合营销,例如投票活动、独家预览等。
内容电商化尝试:与出版商合作开启漫画销售(2018–2019)
随着平台功能的逐渐完善,MyAnimeList 在2018年起步尝试变现路径创新。平台与 Kodansha Comics 和 Viz Media 合作,推出在线购买与阅读数字漫画的服务接口,让用户可以在作品介绍页直接跳转至官方阅读页面或购买平台。这标志着MAL逐步从“信息平台”迈向“内容消费平台”。
- 用户可在平台上购买电子漫画章节或整卷;
- 与出版商联合开展促销、打折活动;
- 融合阅读进度与收藏系统,提升用户使用黏性。
架构重整与新东家:Media Do 介入后的转型(2019–2024)
2019年,日本大型电子书发行商 Media Do 宣布收购 MyAnimeList 多数股权,并将其作为“数字图书 + 动漫内容”整合战略的一部分。Media Do 是日本最大的电子出版发行商之一,拥有大量漫画版权合作资源,其介入使MAL更贴近“动漫+数字出版”生态圈。
此期间,MAL完成了以下几项重大改造:
- 网站整体前端与后端架构重构,提升响应速度与移动端适配;
- 漫画数据库快速扩展,增加了同人志、轻小说、Webtoon等新条目;
- 引入MAL Score Weight机制,提高评分公信力;
这一阶段MyAnimeList初步具备“轻社区 + 内容电商 + 数据服务”的多维平台形态,为平台后续拥抱新技术与新业态打好基础。
核心功能详解:不仅是“追番工具”,更是动漫生态的数据库引擎
MyAnimeList(MAL)之所以能在众多动漫社区平台中独树一帜,离不开其围绕“动漫观众行为”不断打磨的核心功能体系。从基础的观看记录,到丰富的数据库信息,再到互动社群和平台整合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让动漫体验更系统、更个性化”这一目标展开。
动漫与漫画列表管理:可视化的个人内容库
这是MyAnimeList最基础、也是最广泛使用的功能。每位用户登录后,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与漫画列表。通过这些列表,用户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看过什么,还可以实时更新进度、设定目标,并生成个性化的观看画像。
功能亮点:
功能模块 | 功能说明 |
---|---|
状态分类 | 包括“在看”、“已看完”、“搁置”、“弃番”、“想看”等状态 |
进度记录 | 每集观看自动记录,支持手动修改进度(包括重看次数) |
自定义标签 | 用户可创建自定义标签(如“治愈系”、“燃向”)归档作品 |
列表导入导出 | 支持从其他平台导入,如AniList、Kitsu(使用CSV等格式) |
观看时间统计 | 自动统计总观看时间与各类作品占比,辅助用户行为分析 |
数据备份 | 提供列表本地备份功能,增强数据安全性 |
这一功能的价值不仅在于“记住看过什么”,更在于让用户通过数据更了解自己的观看习惯,并能进行目标式的内容探索。
评分与排名系统:社区共识推动内容发现
MyAnimeList的评分系统建立在“结构化评分 + 社区排名”的基础之上。每个作品页面都会显示当前综合评分与在全站中的排名位置,用户也可以参与评分、撰写简评和阅读他人评论。
评分机制简析:
- 评分范围:1至10分,整分制,1为“极差”,10为“杰作”;
- 分布趋势:系统显示当前作品的评分分布图(柱状图形式);
- 排名计算:引入“贝叶斯修正”机制,防止极端打分影响排名;
- 推荐匹配:根据用户打分偏好与他人相似度推荐新作品;
- 低评分警告:若作品长期评分异常低,系统会发出观看提示,避免用户踩雷。
评分示例:
作品名 | 综合评分 | 用户数 | 排名位次 |
---|---|---|---|
《进击的巨人 Final Season》 | 9.09 | 2,300,000+ | #1 动画作品 |
《鬼灭之刃 游郭篇》 | 8.74 | 1,050,000+ | #15 动画作品 |
《东京食尸鬼√A》 | 6.60 | 800,000+ | 跌出前500 |
高活跃用户量与评分透明度让评分机制在动漫社区中具备一定“行业风向标”意义。
动漫与漫画数据库:结构清晰、覆盖广泛的百科级条目系统
MAL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日漫信息数据库之一,目前收录内容不仅限于日本动画与漫画,还扩展到轻小说、广播剧、OVA、ONA、中国动画、Webtoon等新兴媒介形态。
数据库特点:
- 资料详实:每个条目都包含简介、放送时间、制作公司、导演、角色与声优等;
- 数据结构统一:统一使用规范的标签系统(如“季番”、“泡面番”、“原创”);
- 多语言标题支持:包括日文原名、英文名、罗马音、别名;
- 作品关系网络:支持查看衍生作品、改编版本、系列作品之间的关联图谱;
- 可参与编辑:注册用户可参与条目补充、纠错、添加角色等。
作品信息样例结构(以动画作品为例):
信息项 | 内容示例 |
---|---|
标题(英文) |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
标题(日文) | 鬼滅の刃 |
类型 | TV动画 |
集数 | 26 |
原作 | 吾峠呼世晴 |
制作公司 | ufotable |
首播时间 | 2019年4月 |
角色 & 声优 | 炭治郎(花江夏树)、祢豆子(鬼头明里) |
系列作品 | 剧场版《无限列车篇》、TV《游郭篇》、《刀匠村篇》等 |
这一数据库对于动漫爱好者、媒体撰稿人乃至二次元研究者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料来源。
社区互动系统:爱好者聚集地与观点碰撞场所
MyAnimeList的社区系统是它区别于其他纯数据库平台的关键竞争力之一。它不仅支持作品评论,还构建了论坛、俱乐部、活动系统等多样化的用户互动方式。
主要互动功能:
- 评论系统:每部作品下方均可撰写短评或长文影评,支持点赞排序;
- 论坛:围绕作品、类型、季番、制作公司等主题开展自由讨论;
- 俱乐部(Clubs):按兴趣分类聚集志同道合的用户(如“百合爱好者俱乐部”、“只看冷番社”);
- 活动挑战:官方发起的“2025年度100番挑战”、“每月评分榜”等活动,激发观看动力;
- 好友系统:可查看好友列表与他们的观看数据,增强社交体验。
MAL的社区氛围总体包容、多元,虽然以英语为主,但部分俱乐部已聚集了大量中文用户,适合跨语种参与者。
媒体整合与多平台协同:内容不止于记录,还可“立即观看”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MAL引入了内容整合机制,与主流动画流媒体平台开展深度合作。部分作品在条目页直接嵌入官方播放链接,用户可跳转至:
- Crunchyroll
- Hulu
- Netflix(部分地区)
- HIDIVE
- Ani-One YouTube(亚洲地区)
同时,与出版社合作提供部分漫画的在线试读与付费购买链接,特别适用于美区用户。例如点击《间谍过家家》页面下方,可跳转至 Viz Media 阅读英文翻译本。
用户群体与影响力:数据背后的全球动漫文化共鸣场
MyAnimeList(MAL)作为一个成立已超20年的动漫数据库与社交平台,其发展至今早已超越“工具型产品”的边界,演化为一个全球动漫爱好者共享文化、互动表达、影响行业决策的重要平台。
用户数量与活跃度:千万级用户的内容行为画像
根据 MyAnimeList 公开的运营信息及行业第三方统计,截至2024年底:
- 注册用户总数:约为 1800万+
- 月活跃用户(MAU):约为 430万
- 每日访问PV量:超过 2500万次
- 作品评分总次数:超过 13亿条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 MyAnimeList 的主要服务语言为英语,但它已发展为全球范围内最为活跃的日漫评分社区之一。
用户注册增长趋势(近十年):
年份 | 注册用户数(估算) | 备注 |
---|---|---|
2014年 | 400万 | 商业化初期 |
2017年 | 900万 | 社区活跃期+移动端增长 |
2020年 | 1400万 | 大量新番观看用户涌入 |
2024年 | 1800万+ | 数据结构优化后海外增长加速 |
此外,用户粘性方面表现也较为突出。根据对公开API用户数据分析:
- 平均每位用户拥有 87部动画作品记录;
- 活跃评分用户中,约64% 会撰写评论或至少参与一次论坛讨论;
- 每位用户年均在平台观看/评分/编辑行为约 240次。
这意味着,MAL不仅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一个高频使用、深度参与的内容生态系统。
用户地域分布:多语言、多文化的内容共鸣空间
MyAnimeList 虽然总部设于日本,但其用户群体具有高度国际化特征。
用户地域构成:
地区 | 占比(约) | 主要使用语言 |
---|---|---|
北美(美国/加拿大) | 34% | 英语 |
南美(巴西、墨西哥) | 15% | 葡语、西语 |
亚洲(东亚/东南亚) | 25% | 英语、日语、中文 |
欧洲地区 | 20% | 英语、德语、法语 |
其他地区 | 6% | 多语言 |
其中亚洲用户增长最为明显,尤其是中国、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南亚(印度)地区。尽管MAL官方暂未推出简体中文界面,但大量中国用户通过英文界面、API插件、浏览器汉化等方式参与其中,甚至已形成多个中文用户主导的俱乐部和评分群体。
在欧美地区,MAL更是早年“日漫入主主流文化”的桥梁。很多欧美粉丝第一次接触到成体系的“日式动画”概念,就是通过 MAL 提供的作品结构与推荐系统。
用户行为模式:谁在使用MAL,为什么他们离不开它?
MAL的用户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画像(非互斥):
1. 数据控观众
- 主要使用功能:列表管理、评分、进度追踪
- 特点:喜欢结构化地记录每一部作品的观看情况
- 代表群体:大学生、理工男、重度番剧爱好者
2. 社交型粉丝
- 主要使用功能:论坛、评论、俱乐部、好友互动
- 特点:更在乎“如何看”和“别人怎么说”
- 代表群体:日语学习者、海外留学生、动漫内容创作者
3. 推荐派用户
- 主要使用功能:推荐系统、关联作品图谱、用户评分匹配
- 特点:善于基于偏好探索新番,形成“追番—评价—推荐”的闭环
- 代表群体:B站资深UP主、YouTube动漫博主
4. 信息编辑者(内容贡献者)
- 主要使用功能:作品数据纠错、角色补充、Wiki条目撰写
- 特点:对作品细节极度敏感,享受“完善数据库”的成就感
- 代表群体:字幕组成员、同人作者、轻小说翻译志愿者
这些用户群体共同构成了MAL生态中的多层互动关系,彼此间既是内容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
社区影响力:从“评分风向标”到“行业情报前哨”
MyAnimeList的影响力远超它的注册用户规模。它在行业、媒体、动漫圈层中产生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漫产业的参考标准
许多动画制作公司与发行商会参考 MAL 的数据来评估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接受程度。例如:
- 《孤独摇滚!》在 MAL 上获得压倒性好评后,其蓝光销量在日本本土出现“反向增长”;
- 一些冷门佳作如《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因在MAL上评分稳定而被重新列入推荐排播名单。
2. 媒体引用来源
包括AnimeNewsNetwork、ComicBook.com、IGN Japan等权威动漫媒体在报道作品时,常引用 MAL 的综合评分和用户评论作为“海外观众反馈参考”。
3. 用户生成内容的二次传播力
MAL评论区或俱乐部中产生的深度影评、对比帖、连载分析,经常被搬运到Reddit、微博、B站等平台并引发话题讨论,形成“跨语种文化传播”。
4. 数据API生态衍生平台
MAL的开放接口(如Jikan API)被用于开发数十种第三方应用,包括:
- Discord观看排行榜插件
- Chrome扩展插件(自动识别视频中作品并显示MAL评分)
这使MAL成为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基础设施”级的数据节点。
MyAnimeList之所以影响力巨大,不仅在于它的功能全面、数据库庞大,更因为它构建了一个自组织、跨文化、多角色的动漫生态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内容塑造者,共同参与着“什么值得看”、“什么会火”、“什么是好作品”的集体共识形成过程。
技术架构与开发:支撑千万级用户的动漫内容中台
MyAnimeList 不仅是动漫数据库和社区平台,更是一个运行稳定、扩展灵活、开发开放的技术型产品。作为一个拥有数千万条数据和每日百万级交互请求的平台,MAL在网站架构、后端逻辑、开放接口、数据同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维体系,这也是其能长期稳定运行并支持高度个性化体验的基础。
网站与移动应用的技术构成:前后端分离与多端统一策略
MyAnimeList 最早以 PHP+MySQL 构建,在功能积累和用户增长初期表现出良好的迭代灵活性。但随着访问量飙升与功能模块增多,其开发团队在2019年后逐步推进了前后端分离与模块化架构改造。
当前技术核心结构:
架构层 | 技术组件说明 |
---|---|
前端 | 使用 React.js + TypeScript 实现模块化动态渲染,配合 Sass 优化CSS结构,提升页面加载速度与UI交互体验 |
后端 | 基于 Python(Django 框架)与 Node.js 并行架构,部分遗留模块仍保留 PHP 脚本逻辑;使用 Nginx + uWSGI 作为服务网关 |
数据库 | 采用 PostgreSQL 为主库,辅以 Redis 进行缓存加速,ElasticSearch 提供全文搜索服务 |
移动端 | Android 与 iOS 原生开发,iOS使用 Swift,Android使用 Kotlin,所有平台数据通过统一 API 接口调用 |
CDN与缓存 | 全站部署 Cloudflare CDN,结合 Akamai 分发网络缓存静态内容,确保全球加载一致性 |
这一技术组合在保证网页与App同步更新的基础上,也让不同区域、不同网络条件下的用户能保持流畅使用体验。
API体系:开放式数据接口支持社区生态构建
MyAnimeList 除了内部服务接口外,还公开提供一套面向开发者的开放API。这一体系为社区开发者、内容创作者与第三方平台提供了大量可用数据资源,是 MAL 得以形成广泛技术生态的关键。
官方API特性(myanimelist.net/apiconfig):
- OAuth2.0认证机制,支持用户安全授权;
- 提供作品信息、评分数据、列表状态、用户数据(私有)等多个接口;
- 文档清晰,支持分页与过滤;
- 限流机制明确,防止滥用。
第三方非官方API:Jikan API
由于MAL官方API早期不稳定,社区开发者创建了 Jikan API,提供了无需身份验证的RESTful接口,广泛用于轻量级项目。Jikan具备如下特征:
特性 | 说明 |
---|---|
无需登录 | 可匿名访问(适用于展示类插件) |
高速响应 | 支持缓存处理与CDN |
接口文档清晰 | 包含作品、角色、评分、论坛帖等内容 |
社区活跃维护 | GitHub 开源项目,响应更新较快 |
许多浏览器插件、B站弹幕识别扩展等均依赖于Jikan API开发完成。例如有插件可以在观看B站视频时自动显示该作品的MAL评分、标签与推荐。
第三方插件与工具:多样化扩展支持
MyAnimeList 的技术生态鼓励社区参与,使得平台功能在浏览器、桌面端和移动设备上得以延伸。常见的技术实现形式包括:
浏览器插件(Chrome / Firefox):
- MAL-Sync:自动在流媒体网站(如Crunchyroll、B站、Netflix)同步观看进度至MAL;
- Anify:识别页面视频并自动显示MAL评分、简介、声优等信息;
- MAL-Sorter:为用户评分列表添加“观感地图”可视化功能,提升使用趣味性。
手机工具App:
- MALClient(Android):第三方MAL客户端,支持深色模式、离线列表编辑、评分标签等;
- Pocket MAL(iOS):简洁版MAL移动端,仅保留列表功能,适合轻度使用者。
社交媒体Bot:
- Discord中的“!mal [title]”命令可快速获取作品评分、播放状态与封面;
- Reddit社群中集成了MAL评分自动回复机器人,用于辅助评分讨论帖。
这些技术衍生品虽非官方推出,却反向丰富了MAL生态的互动面与使用便捷性。
数据同步与账号连接机制:跨平台管理能力
MyAnimeList允许用户将其账号与其他主流服务绑定,实现在多个平台之间的进度同步与身份映射。包括:
- 与 AniList、Kitsu 等其他动漫管理平台进行列表迁移;
- 与 Crunchyroll 等流媒体账号绑定,实现同步打分/标记;
- 使用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账号直接登录,避免重复注册。
此外,支持导出列表数据为 CSV / JSON 文件,也允许定期备份个人观看记录。
这套灵活的同步策略提高了平台的数据可迁移性,也使用户在迁移生态平台时不必面临“清空重来”的信息断层风险。
商业模式与合作:从免费社区走向可持续的动漫平台
MyAnimeList(MAL)虽然起初作为一个免费动漫记录平台而诞生,但在用户数量和内容深度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商业营利模型。与多数互联网内容平台类似,MAL的发展遵循“免费入口+多渠道变现”的路径,既要维持社区氛围,又要承担高昂的技术运维和版权合作成本。
目前,MAL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付费会员、广告投放、电商内容销售、平台合作分成。
免费为主,付费辅助:以“功能提升”为核心的订阅体系
MyAnimeList至今依然保持了绝大多数基础功能的永久免费开放,包括作品搜索、观看记录、打分、论坛参与等。但为了实现部分高级体验,MAL引入了名为 MAL Supporter(支持者计划) 的付费会员服务。
付费功能概览(MAL Supporter):
功能项目 | 免费用户 | 付费用户(MAL Supporter) |
---|---|---|
网站广告 | 显示广告 | 全站无广告体验 |
列表视觉样式 | 基础模板 | 可自定义CSS、添加主题皮肤 |
页面加载速度 | 标准 | 更快的CDN优先资源通道 |
高级列表统计 | 限制展示 | 解锁完整评分分布、观影图谱 |
每月价格(参考) | – | $2.99 美元 / 月(或年付$29.99) |
这种订阅设计并未触碰核心功能,避免因“功能锁”伤害用户基础,同时也给予重度用户更流畅、更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广告投放系统:多层次流量货币化机制
与多数大型免费平台类似,MAL 的流量变现手段之一是广告合作。平台展示的广告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广告形式与投放策略:
- 页面展示广告(Banner / Sidebar):
- 出现在作品页面、论坛、新闻页等;
- 面向动漫、游戏、数码类品牌投放;
- 多使用Google AdX与日本广告联盟服务。
- 原生内容合作(Native Ads):
- 在用户首页推荐位中穿插“官方推荐动画”;
- 形式与真实内容推荐几乎一致,提高点击率;
- 常与日本动画制作公司联合执行宣传。
- 作品推广页(Featured Pages):
- 专为热门或即将播出的新番制作专题页;
- 可内嵌PV、角色介绍、播放平台链接;
- 由制作方或发行方与MAL签约定制。
这种广告体系不打扰普通浏览体验,同时保留足够的变现能力和商业扩展性。根据平台管理方估算,广告收入仍是目前平台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之一。
内容销售合作:引入数字漫画与正版播放接口
为延伸商业链条,MAL在2018年起尝试与动漫出版商、电商平台合作,引入了 数字漫画购买接口 与 流媒体播放嵌入 功能,形成“内容发现→内容消费”的闭环。
主要合作形式:
合作类型 | 合作方(示例) | 接口内容描述 |
---|---|---|
数字漫画试读与购买 | Viz Media、Kodansha Comics、BookWalker | 提供部分章节试读,并跳转至购买平台;以英文内容为主 |
流媒体播放接口 | Crunchyroll、Hulu、HIDIVE、Ani-One | 在作品页面集成官方PV或首集视频,可跳转至流媒体平台观看 |
作品宣传专题 | Aniplex、Kadokawa、TOHO Animation | 制作定制宣传页面,结合MAL评分与社区反馈,提升宣发效率 |
这类合作不仅创造营收,还进一步增强了平台在动漫产业链中的连接能力。
跨平台生态合作:数据与内容的双向链接
MyAnimeList近年来也致力于推动跨平台数据合作,使用户能在更多平台中实现无缝的“数据-内容-社交”体验整合。
合作生态举例:
- 与 Anime News Network 建立内容互引机制,用户在MAL评分时可直接跳转至ANN阅读新闻;
- 与 AniList / Kitsu 互通部分API,实现观影列表迁移;
- 与 Pixiv、Niconico 等创作平台探索联合活动(如观众评论精选再创作);
- 部分手机品牌系统中内置“每日推荐动画”小组件,使用MAL评分来源。
这种跨平台策略,使 MAL 成为整个“日漫数字生态系统”中的数据枢纽。